IOSG 周报|政策转折与市场变革:美国加密货币监管框架分析

快链头条 2025-09-02 01:34:20
加密监管
阅读 7,290
二维码
微信扫一扫,分享此文章
《CLARITY 法案》是美国数字资产监管格局中的重要里程碑,它确立了区块链系统是否被 SEC 认证为成熟系统的核心标准,从而明确区分数字资产应归类为 CFTC 监管下的数字商品,还是 SEC 监管下的证券。七项成熟标准涵盖市值驱动、功能完备、开放互操作、程序化系统、去中心化治理、公正性与分布式所有权。一旦系统获得认证,其原生代币可在 CFTC 监管下作为数字商品交易,其他链上资产则维持既有属性。对于质押服务,《CLARITY 法案》提供了明确的安全通道:纯链上验证器 / 定序器运行与奖励分配无需 SEC 注册,典型如 Lido、Rocket Pool 的 ministerial 模式。但涉及新型质押衍生代币融资或托管型集中分红模式,仍属证券发行监管范畴。对于流动性质押代币(LST),1:1 凭证可获豁免,但叠加再质押策略或收益再分配的资管凭证则属 SEC 监管。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方面,原生代币现货交易可免注册,但涉及证券型代币、衍生品或 RWA 则仍受 SEC 或 CFTC 约束。同时,《CLARITY 法案》虽承认 DeFi 协议向 LP 分配费用属终端用户分配,但若治理代币持有人仅凭持有即可获利,仍触发豪威测试,需按证券监管。 2025 年 7 月,美国正式颁布《GENIUS 法案》,这是首部全面规范稳定币的联邦法律。该法案明确,只有获得许可的受监管实体才可发行支付稳定币,并规定发行方必须持有 100% 储备,且限于美元 / 美联储存款、93 天内的短期美债或国债担保的隔夜回购协议。同时,储备资产不得被质押、再抵押或重复使用,确保稳定币完全赎回安全性。GENIUS 法案将发行方业务严格限定为四类:发行与赎回支付稳定币、管理储备资产、提供托管服务及相关支持业务,从根本上隔离高风险活动。由此,银行可能凭借监管优势成为天然的稳定币发行方,路径包括通过子公司或合规科技合作,率先服务企业和白名单交易对手。零售业则利用稳定币降低卡费与缩短结算周期,卡组织如 Visa、Mastercard 已开始引入稳定币结算通道,推动周末与近实时清算。金融科技公司也正构建合规稳定币账户与跨境支付产品,竞争焦点在于简化链上复杂性并满足审计与税务要求。GENIUS 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稳定币合规化进程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,并为其他司法辖区(如香港)提供立法参考,加速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落地。 除 CLARITY 与 GENIUS 法案外,美国近期的加密政策动向还包括退休投资新政与 “全民投资者机会平等法案”。2025 年 8 月签署的行政命令允许 401 (k) 退休计划配置数字资产等另类资产,劳工部需在半年内更新 ERISA 指引,预计会引入安全港清单。短期合规路径将局限于现货 BTC/ETH ETF 及部分专业基金,DeFi 收益与高波动代币难以被纳入。另一个重要进展是众议院通过的《Equal Opportunity for All Investors Act》,拟通过 SEC 知识考试为更多散户投资者打开私募融资通道,降低财富门槛。与此同时,参议员 Lummis 提出的《BITCOIN 法案》提出建立美国战略比特币储备,财政部将在五年内购入 100 万枚 BTC 并锁定 20 年,资金来源为美联储汇款和黄金重估值。这一提案若通过,美国将直接掌控全球近 5% 的 BTC 总量,合法性与价格支撑效应将极为显著,或引发其他国家效仿。然而,该法案涉及美联储独立性与财政赤字风险,推进难度大,目前仍停留在银行委员会阶段,远不及 CLARITY 与 GENIUS 法案的进展。整体来看,美国的监管路线逐渐清晰:通过 CLARITY 定义数字商品,GENIUS 规范稳定币,叠加退休投资与战略储备政策,加密市场正逐步进入制度化与合规化的新阶段。\n原文链接

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。

推荐活动
...
风险提示
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月发布《关于防范以「虚拟货币」「区块链」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》的文件, 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,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,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,切实提高风险意识;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,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