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英文长推】深度解析:Plasma 凭何改变链上支付格局?

快链头条 2025-09-25 05:59:44
稳定币Plasma
阅读 4,925
二维码
微信扫一扫,分享此文章
2009 年 1 月 3 日,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,区块里嵌入了那句著名的话:「财政大臣正处于为银行准备第二轮纾困的边缘。」这句话直指英国财政大臣 Alistair Darling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准备再次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助摇摇欲坠的银行。此前雷曼兄弟的破产已经让全球金融体系陷入冻结,抵押贷款证券价值蒸发殆尽,传统金融体系彻底暴露了监管缺失、机构贪婪与最终由普通人买单的现实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比特币被视为危机的副产品,以健全货币的姿态出现:固定供应、无中心化权威、点对点传输且免于被救助。但健全货币带来的代价是美元计价的高波动性。随着越来越多人进入市场,支付与结算的可预测性需求迅速上升。相比于 (a) 银行电汇、(b) 需要数日才能完成清算、(c) 高昂手续费,比特币支付在速度和成本上并没有天然优势,这进一步催生了稳定币的探索。2014 年 7 月,BitShares 推出了 $BitUSD,允许用户抵押 $BTS 来铸造美元锚定代币,但由于过度依赖 $BTS,其价格下跌会迅速触发清算,难以稳定。几个月后,Tether ($USDT) 上线,背后是法币托管,1:1 赎回,无需超额抵押或复杂机制,仅一年内交易量就达到 1930 万美元,市值 145 万美元。相比当时 1 美元的 ETH 和 240 美元的 BTC,USDT 的成功显示出其模式的高效与直观。此后,MakerDAO 推出去中心化稳定币 DAI,Circle 推出合规的 USDC,稳定币逐渐成为加密世界最重要的支付和交易媒介。 到 2024 年,稳定币已成为加密领域使用量最大的产品,市值 2716 亿美元,甚至超过了整个 DeFi 的总锁仓量 (1661 亿美元)。当年 Visa 处理的支付总额为 13.2 万亿美元,而稳定币链上结算的原始体量超过 22 万亿美元,剔除交易所内部划转和 MEV 之后,仍有 5.67 万亿美元的真实交易量。日均调整后交易量在一年内增长了 120%,从 4323 亿美元上升至 9491 亿美元,显示出对稳定币的持续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2025 年 7 月,美国《Genius Act》正式承认稳定币为合法支付工具,将其纳入借记卡网络、ACH、电汇等主流清算体系之列。然而,基础设施却未能跟上。以市占率超 60% 的 USDT 为例,它依赖的仍是以太坊等通用链,而这些链并非为支付设计:转账需要支付波动的 gas 费,机构所需的合规与规模支持也尚未满足。这造成一个矛盾:稳定币在体量上已堪比 Visa,却依旧是二等公民,在大多数公链上只是普通代币。类似的困境也出现在比特币身上。尽管其已是全球第七大资产,市值超过白银,但在 DeFi 里的利用率极低。当前的 BTC 包装版本 (如 WBTC) 各自分布在不同链上,形成碎片化流动性,严重限制了其金融化潜力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Plasma 基金会提出了稳定币优先、BTC 原生的链上设计。它不是把 USDT 或 BTC 当作外挂,而是直接将它们作为系统的一等公民。其技术核心包括:PlasmaBFT 共识机制 (基于 Fast-HotStuff 改良,支持流水线并行,提升出块效率);Reth 执行层 (兼容 EVM,由 Rust 构建,高性能处理交易与状态转换);以及 原生 BTC 桥 (由去中心化验证者网络驱动,摒弃中心化托管与小规模多签)。这种桥接方式不仅提升信任最小化,还通过 LayerZero 的跨链代币标准 (OFT) 统一了 $pBTC 流动性,避免 WBTC 那样的碎片化问题。在支付体验上,Plasma 的稳定币机制同样创新:支持零手续费的 USDT 转账,由合约级 Paymaster 赞助 gas 费用;允许直接使用美元作为原生 gas;同时引入可审计的隐私支付,兼顾合规与保密性。这种架构使 Plasma 成为天然的 BTC-USDT 结算层。【原文为英文】\n原文链接

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。

推荐活动
...
风险提示
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月发布《关于防范以「虚拟货币」「区块链」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》的文件, 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,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,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,切实提高风险意识;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,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。